「線上線下的整合,很可能已經是過去式了」良興購物網總經理賴志達提醒零售同業,應及早思考 OMO 全通路的下一步,才能在新常態中抓到有效掌握客戶。
賴志達強調,要預測商業模式的發展,必須從行業本身的特性下手,如零售業就有著「人、貨、場」三元素,回顧零售業過往半個世紀的演進,人、貨、場都在不同的背景下扮演核心角色,如早先門市為王的時代,是將焦點聚集在商品上,企業需要思考如何把一萬多種商品放在 80 坪的空間;當門市零售逐漸成熟與飽和的時代,又須要思考如何佈建購買情境,才能吸引顧客;直至前幾年,則是把焦點放在「人」的身上,衍伸出以人為主的「社群電商、團購優惠、網紅帶貨」;而近期則是以「人」為核心的觀念又更進一步,強調 D2C(Direct to Customer)直接面對顧客,把商品直送到消費者手上。
「線上線下已經難以區分,OMO 也成為標準備配,客戶會從四面八方而來,消費者需要什麼,就要去佈建什麼」賴志達說。
零售業生存之道:掌握不同世代的科技趨勢
事實上,良興也曾歷經「產品轉型、通路建置、社群轉型、新零售佈局」等四次企業轉型,正是依照著「貨、場、人」的零售演進而改變,目前也來到聚焦在「人」的階段,賴志達指出,「人」不只是你的消費者與會員,而是包含你的員工也必須轉型,被科技所賦能。
賴志達說明,過去在農業時代(1950~1960)注重勞力與人力運作、工業時代(1980~1990)所注重的是能源石油,現今的科技時代(1990後~今時)則是注重數據資料,如若進一步探討,科技發展也正巧對應著上述三個階段,分別是講求硬體的第一階段(1985~1999)、講求網路與行動商務的第二階段(2000~2015)、講求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第三階段(2016年後至今),賴志達直言,數據的功能就是用來協助商業上的決策與分配,「數據如同石油一樣重要,所以更該思考數據採集來源為何、所採集的數據與是否具有價值、拿到這些數據該如何運作、如何透過數據養成自己的會員體系」賴志達說。
對此,賴志達也從網際網路的發展,帶領現場觀眾進一步了解零售與網路之間共生關係,以預測下一波的商業新戰場,如 Web1.0 是單向,當時的人們無論觀看與購買,都要「走」到實體商店;Web2.0 是雙向,一個使用者可以同時是賣家、也是買家;而 Web3.0 是 All 2 All,包含跨界混和、去中心化,過去不是對手的行業都成了對手,過去沒想到的競爭場域也成了未來可能的必爭之地,如在元宇宙上做零售生意。
未來零售是用「嘴巴」買東西,取代手指購物
「然而,當元宇宙也變成通路之一時,才會發現消費者的選擇太多了」賴志達認為,一旦商品與通路都變得繁雜,人們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去比價評估,如以購買一台洗衣機為例,在以往商品與通路單純的時代,消費者都是直接走到隔壁店家詢問、現場下單;在社群時代下,商品與通路繁增,接收的產品資訊也越來越多,消費者則變為以上網詢問為先(較有信賴感),同時把開箱文、部落格文、專家推薦證言看過一遍,深怕踩雷、買錯、買貴;當未來 OMO 更成熟或元宇宙也成為通路時,人就更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比價、評估、找資料,透過詢問人工智慧來得到答案,將可能是最有效率且被信任的方式,人工智慧來告訴你「該買什麼東西、買什麼最適合你、怎樣買最划算、買哪些優惠比較多」賴志達預測,「用手指」購物也將演變為「用嘴巴」購物。
人工智慧不僅能判讀消費者的意圖,協助消費者找到「需要」的商品,更能推測消費者沒說出的興趣,把消費者內心「想要」的商品廣告推送到其手上,促進購買。賴志達比喻,消費者「需要」的只是一台五十萬的國產車,但心中可能真正「想要」的是一千萬的超跑,未來的零售要能「發現消費者沒說出的需要,才能產生好的利潤」賴志達也直言,如今火紅的團購、直播帶貨,正是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,時常在一檔直播中就讓同一位消費者貢獻好幾筆的訂單。
零售業利潤:AI滿足顧客的需要,也預測想要
因此,零售業者們也該學會同時滿足消費者的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,為消費者找到符合意圖的商品、縮短下單的路徑,才能避免夜長夢多,有了流量卻沒有轉換量。如現今可以透過 SEO 經營、內容操作、商品標籤佈建,讓電商網頁的文案用字,更切合消費者的意圖,不需再經過層層篩選、搜尋,就能快速找到商品,也進一步給予準確的商品推薦,讓消費者買更多。
「同樣買更多的邏輯,也被運用在百貨公司的樓層陳列」賴志達說明,在既有樓層的展示外,百貨業者也在各樓層的角落設置高質感的餐廳、咖啡廳,就是希望站在「人」的角度,刺激消費者的「想要」,不會買完東西就馬上離開現場,多待多留搭配櫃位動線安排得宜,就可能會買更多東西。
賴志達再次強調,早期零售都是以產品(物)為中心,考慮貨品的性價優勢、鋪貨運輸、門市地點,來決定通路屬性,而現今則是以顧客(人)為中心,考慮人的消費意圖、偏好興趣、貢獻價值,才決定行銷方式。
「DQ數位智商」為企業賦能,也為顧客創造好體驗
零售業發展至今,「多、快、好、省」仍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客戶需求,然而強調「商品多、送貨快、價格省」在發展飽和的今天已很難做出差異化,而「對顧客好」則是建立服務價值與競爭力的決戰領域,不僅需要用科技提升服務體驗,也要用科技讓銷售人員更有能力為客戶解決問題。
有鑑於此,賴志達與團隊在4年前便推出 HOYA 商城,實體店面可以透過商城中的「爆品優惠、顧客喜好、最熱銷售」等資訊,及短影音、LINE 對話等科技服務與消費者互動,把門市來客變成會員,也打造 DTC 的閉環,良興購物網也透過此措施,讓門市從原先 30 家縮減成 10 多家,營業額卻可從原先的 11 億增加到超過 16 億,效益驚人。
「消費者在實體店停留的時間只會越來越短,人流會持續下滑」賴志達說出了為何採取該措施的理由,並認為惟有透過科技賦能,才能把握越來越難以取得的人流機會,賴志達也推出 HOYA 2.0,增加了自行開發 SCRM,即時與會員互動,也投遞優惠廣告、商品內容,並同時進行數據採集,供優化體驗之用。賴志達認為,對廠商而言,贏回了以往在通路與盤商之間層層剝削的利潤,對消費者也免去層層疊加的成本,以更好的價格取得商品,「這就是為顧客創造價值」賴志達說。
最後,賴志達也呼籲,面對 OMO 全通路、CX 顧客體驗、數據驅動的新常態,行銷人員要了解消費者心中所想,須從原本只要懂廣告投放,變成要懂「數據分析、會員經營」,更需要讓企業中的各個單位建立 DQ(Digital IQ)、DW(Digital Worker)、PI(Process Intelligence)等特質,在新常態的時代下,擁有「數位思維、數位工作,智慧流程」的營運能力。
若想了解更多 MarTech 行銷科技相關資訊,歡迎於右側欄位填寫信箱訂閱部落格;若想進一步了解 awoo AMP、awoo PDP 電商行銷解決方案及 OMO 解決方案,歡迎立即諮詢,將有 awoo 專業顧問為您服務。